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八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
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川画卷,用简单形象的语言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前两句"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像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对称的山景:南北两侧的山脉像被精心丈量过一样整齐对称,云雾缠绕的山脚两侧都是苍翠陡峭的岩壁。"画界匀"这个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确美感。

后两句"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笔锋一转,描写群山环抱中的幽深山谷杳无人迹,诗人认为这样原始纯净的地方,理应交给山中的神灵来守护。"守臣"的拟人化表达,既突出了山谷的神圣不可侵犯,又暗含诗人对这片净土的保护意识。

全诗通过对称构图(南北山脉)与中心留白(无人山谷)的巧妙安排,在28个字中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的山水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山灵"守臣"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向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