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信公集二首 其一

倾厦谁能一木支,科名虽蚤幸权迟。两山雅构方投老,万死余身更出师。

罴虎从风奔羽檄,蛟螭挟水逐牙旗。芦花燕子金陵道,长有啼鹃血翅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号文山)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第一句说南宋就像要倒塌的大房子,文天祥想用一根木头撑住它(比喻独自救国),但根本撑不住。他年纪轻轻就考中状元(科名早),可惜掌权太晚(权迟),错过了最佳救国时机。

第二句讲文天祥本来已经在江西两座山里建好房子准备养老(两山雅构),但国家危难时,他还是带着必死的决心重新带兵抗元(万死出师)。这里用"万死"强调他明知会死也要拼命的决心。

第三句用动物比喻战场:像熊虎般凶猛的元军顺着风传来战书(羽檄),宋军水师(蛟螭)在浪涛中追逐着将领的旗帜。这两句用动态画面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激烈。

最后一句最感人:南京城外的芦花丛里,燕子还在飞来飞去,但杜鹃鸟(象征文天祥)却一直啼血到翅膀都被染红。这里用燕子反衬杜鹃,说普通人可以正常生活,但像文天祥这样的忠臣却永远在为亡国流血伤心。

全诗通过"倒塌的房子""带血的杜鹃"这些强烈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文天祥"本可以安度晚年却选择送死"的抉择,这种牺牲精神通过燕子与杜鹃的对比更显悲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