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秋扇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情冷暖的深刻故事。
前四句写扇子的委屈:当露水打湿庭院杂草时(暗示秋天到来),扇子感到深深的怨恨——因为夏天人们热得汗流浃背时,都把它当知音般依赖;可等到夜凉如水的初秋,人们就立刻翻脸无情地抛弃它。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扇子比作被利用后抛弃的朋友。
后四句写扇子的凄凉现状:它像山溪边被虫蛀的朽木一样残破,扇面上的题字也落满灰尘。等到来年槐树重新成荫、天气转热时(清和指初夏),扇子苦涩地说:那些薄情的人还有什么脸面再来找我呢?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 1. 用秋扇的遭遇比喻人际关系的现实——有用时追捧,无用时抛弃 2. "汗流浃背曾施力"与"气爽中宵便负心"的强烈对比,像极了现实中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人情冷暖 3. 最后两句的质问尤其有力,道出了被利用者的心寒与不甘
这种将日常物品人格化的写法,让读者能通过一把扇子的命运,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际关系悲剧,既有生活气息又引人深思。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