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叹
丛山如剑戟,灌木蔽嵚岑。其水独南流,溪谷皆阻深。
山民鸟兽居,不驯匪自今。追呼敢逆命,兵革踵相寻。
未能静伏莽,火烈悲焚林。杀人税无出,迟回伤我心。
蚩蚩亦赤子,念尔为沾襟。招手语父老,鸱枭怀好音。
宿逋既累岁,敲骨力难任。民顽实吏拙,许身愧南金。
何时免素餐,引疾投吾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山区的苦难景象,以及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开篇用"丛山如剑戟"形容险峻的山势,灌木丛生遮蔽山峦,溪水南流却因地形险恶难以利用。山民像鸟兽一样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长期与外界隔绝,形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
接着描写官府催税引发的暴力冲突:因为百姓交不起税,官府派兵镇压,导致山林被焚、百姓被杀。诗人为此感到痛心,认为这些看似顽劣的山民其实都是无辜的百姓,他们的反抗是迫于生计。
诗人以官员身份与百姓对话,承认拖欠赋税多年确实让百姓不堪重负。他反思说:百姓的"顽劣"其实是官员无能所致,自己拿着俸禄却无法改善民生,深感愧疚。最后表达想要辞官归隐的念头,暗示对腐败官场的失望。
全诗通过山区的贫困景象,揭露了苛捐杂税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良知与无奈。诗中既有对百姓的同情,也有对官场黑暗的批判,体现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内心挣扎。
施闰章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