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镜山

我生不是先,偶与前辈隔,
古人犹爱水,况此千丈碧。
孤圆本然明,万象纷如绎。
行吟鬼破胆,坐钓风生腋。
疏梅逞晨妆,漏月印金璧。
奇峰列云影,平桥涨春泽。
四时如劈剪,一照成虚射。
缅想亭中人,屡憩泉上石。
心空见了了,起觅已他适。
吾诗复何言,镜镜如痕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薛氏镜山》描绘了一幅山水与人心相互映照的哲思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禅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的魅力:

1. 人与自然的对话 开篇诗人自谦"我生不是先",表达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古人爱水,而眼前"千丈碧"的湖光更让他沉醉,暗示自然之美超越时空。后文用"孤圆本然明"形容水面如镜,映照万物("万象纷如绎"),暗喻人心若澄澈,也能照见世间真相。

2. 动静交织的山水小品 诗中充满灵动的生活场景: - "行吟鬼破胆"写诗兴豪迈,"坐钓风生腋"写垂钓时的清爽,腋下生风的感觉尤为传神。 - "疏梅逞晨妆"像梅花对着"镜子"梳妆,"漏月印金璧"写月光碎片洒在湖面如金玉,这些拟人化描写让自然有了生命感。 - "奇峰""平桥"等景物倒映水中,虚实交错,宛如一幅水墨动画。

3. 时间与永恒的思考 "四时如劈剪"说四季像被剪刀裁过般分明,而水面"一照成虚射"暗指影像终会消散。这种对短暂与永恒的感悟,引出下文对"亭中人"(可能指隐士)的追慕——他们心无挂碍("心空见了了"),连踪迹都难寻觅,暗示超脱境界难以企及。

4. 镜子哲学的升华 结尾"镜镜如痕迹"点题:湖水是镜,照见山水;诗是镜,记录感悟;心灵也是镜,映照人生。但所有镜像终会消逝,唯有不断观照、自省的过程才有意义。这种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让诗歌超越写景,有了哲思深度。

全诗亮点: - 用日常景物(垂钓、梅花、月光)传递禅意 - 动词精准生动:"逞晨妆"的俏皮,"破胆"的夸张,让画面活起来 - 层层递进:从赏景到悟理,自然不刻意,如同一次心灵的山水行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