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朋友汪伯鱼的情景及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的宁静与高雅的情趣。
首句“不因摩诘画,谁识辋川庄”提到的是王维的辋川庄。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辋川即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这里用王维的辋川庄来引出诗人拜访汪伯鱼的地点,暗示这个地方有如辋川庄一样美丽和平静。
接着,“把臂秋林下,披衣古佛场”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秋天的树林中并肩而行,在古老的佛寺中闲谈。这里的秋林和古佛场给人一种清新古朴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霜前收柿叶,雨过散荷香”则进一步细致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清晨霜降前,诗人和朋友一起采摘柿子叶子;雨后,荷叶上的雨水滴落,散发出淡淡的荷香。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氛围。
最后,“谩有江湖兴,随君寄渺茫”表达了诗人虽然有游历江湖的豪情,但却希望能够跟随朋友,将这份湖光山色的美景寄托在未来的某个渺茫的地方。这不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心有灵犀,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人情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与挚友共度时光的喜悦。
潘之恒
潘之恒(约153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安徽歙县、岩寺人,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明代戏曲评论家、诗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与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鸾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芑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