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中秋月夜,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淡淡的思乡情怀。
前两句写月光下的景象:桂树影子摇曳,月宫里的白兔悠闲自在,整个天地间都笼罩在清凉的秋风和晶莹的露水中。这里用"白兔"代指月亮,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
中间四句仰望星空:北斗星高悬仿佛触手可及,银河向西流淌却无法攀援。诗人想象着织女在浅浅的银河边纺织,嫦娥的月宫在若隐若现的云层中。这些神话意象让夜空变得生动有趣,也暗示了人与仙境的遥远距离。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看着传说中张骞(博望侯)乘木筏登天的地方,诗人渴望能像他一样跨越万里回到故乡。这里把中秋赏月和思乡之情巧妙结合,用神话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团聚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丹青,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月夜的静谧之美,又通过星月神话给画面增添奇幻色彩,最后落在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对家乡的眷恋。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象,让读者自己体会这份含蓄的思念。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