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时的园居生活,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首句“行吟不放盏,坐钓亦携书”说明诗人无论是行走在园中,还是坐在钓台上垂钓,都不忘携带书籍,既在欣赏自然美景,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这里表达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不仅是享受自然,还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
“山鸟时调弄,阶莎勿剪除”描绘了山间的鸟儿不时地啼鸣,阶前的莎草也没有被修剪。这里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不随便破坏自然景物,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习眠如湿柳,避客似惊鱼”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湿柳,表示自己在春天里享受安眠如柳树般舒缓;又将自己比作惊鱼,表示在客人的到来时,自己会像鱼儿一样快速避开。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干扰的淡然,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最后两句“游冶非吾意,春光任尔舒”表达了诗人对游玩游乐的态度,认为游冶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任由春天的光景自由舒展。这句话进一步突显了诗人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由衷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园居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热爱自然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邹迪光
常州府无锡人,字彦吉,号愚谷。万历二年进士。官至湖广副使。年四十,罢官。工诗画,卒年七十余。有《郁仪楼集》、《调象庵集》、《石语斋集》、《文府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