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夏词)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清凉的庭院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静谧与美丽。

首句“百尺清泉声陆续”,描述了一座小庭园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声音清脆悠扬,给人以清凉的感觉。泉水的声音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

“映潇洒、碧梧翠竹”,接着,词人描写了庭园里的绿色植物。碧绿的梧桐树和翠绿的竹子掩映其间,形成一幅清凉宁静的画面。这不仅增添了景色的生机与活力,还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幽静的感觉。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千步回廊”指的是长长的走廊,环绕着整个庭院。“重重帘幕”则暗示了庭院中布满遮阳的帘子,既遮挡了强烈的阳光,又增加了一种神秘感。而“小枕欹寒玉”则描绘了一个舒舒服服地躺在冰凉玉石上的景象,冰凉与舒适,让夏日的炎热在这一刻全然消退。

“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鲛绡是一种丝质的手帕,用来擦汗、擦水,这里用来展看画。作者展开了丝帕,好像透过丝帕看到了一幅画。画中的景色像潇湘中的绿意,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受。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最后一句则是通过对时间的描述来结束整首词。玉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时光的推移,夜深时分,天空中银河像一条垂下的河流,月亮从弯曲的栏杆上升起。这一景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给人一种宁静又神秘的感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夏日庭院氛围,带给读者一种清凉、舒适的夏日感受。

王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