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孤负:辜负。黄花:菊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注释
⑴孤负:辜负。
⑵黄花:菊花。
鉴赏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以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离愁别绪和孤独失约之情的诗词。
首先,诗人用“秋萧索”开头,直接传达出秋天的凄凉和萧瑟。接着,通过“梧桐落尽西风恶”描绘了一幅秋景,梧桐树叶子落光,西风凛冽,气氛更加凄凉。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离愁别绪。
然后,“数声新雁,数声残角”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寂寥和孤独。新雁南飞,代表着季节的转换和离别的痛苦;残角哀鸣,则象征着离别之情的不舍和悲伤。
接下来的句子“离愁不管人飘泊”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在这种背景下,诗人感觉自己就像一片飘零的落叶,被离愁别绪所困扰,无法摆脱。
然后,“年年孤负黄花约”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这里代表着诗人与某人约定的时间或事情。由于某种原因,诗人每年都不能如约而至,这让人产生了一种失落和遗憾。
最后,“几重庭院,几重帘幕”则描绘了诗人与约定对象之间的距离和障碍。即使近在咫尺,但因为有重重的庭院和帘幕阻隔,使得两人无法相见,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秋天景色和特定事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孤独失约之情以及对无法见面的对方的思念之情。语言通俗易懂,让人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