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译文及注释
杨朱来此哭,桑扈(hù)返于真。
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闲檐(yán)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曙(shǔ)月孤莺啭(zhuàn),空山五柳春。
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善卷明时隐,黔(qián)娄在日贫。
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逝川:逝去的流水。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jù)几晨。
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言隔:言语隔绝。讵:岂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注释
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
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雀:全诗原作“鹊”。
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逝去的流水。
言隔:言语隔绝。讵(jù):岂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王维是个重友情的人。他的一个鄙视功名富贵、终生隐居的友人沈居士死了,他特地前往友人的山居哀悼祭奠。看到沈居士旧居的凄凉落寞景象,心生怀念悲悼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诗作。
赏析
这首诗的起四句写前来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围环境依旧。中八句写吊唁当日所见,一切景物无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贤比喻死者,写景写人皆以极浓郁的主观色彩出之,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此为本诗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叹,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竞恨不得以身相随,因悼念之深而不觉出此重语,将诗人对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层。
这首诗全篇以哀哭的调子写出,句句都渗透着诗人悲伤的泪水。诗人用了一连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为桑扈、陶渊明、善卷、黔娄,颂扬他安贫乐道的隐逸高风。诗的起头和结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倾吐对友人辞世的怀念、悲伤、哀哭,又避免了长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滞。中间四联,前三联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闲檐”、“故榻”一联写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凉;“曙月”、“空山”一联以春天美景反衬悲情;“野花”、“泉水”一联移情于景,将景物拟人化:因为山居主人逝去,就连野花也对客哀愁,泉水亦呜咽迎人。写景手法有别,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联比一联强烈。总之,诗人以一掬精诚、满怀酸辛与亡友之魂灵相感通,令人读之凄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悼念友人沈居士的作品,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的寂寥景象,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四句直接点明悼念主题,用杨朱(代表悲恸)和桑扈(代表返璞归真)两个典故,暗示友人已离世归真。"独自成千古"既说友人永逝,也暗含对其高洁品格的肯定。
2. 中间八句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哀思:屋檐下喧闹的鸟鹊与积尘的旧榻形成动静对比,破晓的月光中孤莺啼叫,山野春花与呜咽的泉水都似在表达哀伤。这些景物描写充满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3. 最后六句借古喻今,用善卷(上古隐士)和黔娄(安贫乐道的贤士)比喻逝者生前的品格。末四句尤为动人,诗人望着流水感叹命运无常,看着废井联想到自身年迈,最后道出"虽然生死相隔才几天,却已让人悲不自胜"的沉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将死亡这个沉重话题,通过日常景物自然呈现 - 对仗工整却不显刻意,如"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的动静对照 - 结尾处把对友人的悼念升华为对生命的普遍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诗中"空山五柳春"等意象,既是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致敬,也展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