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

小会幽欢整及时。花也相宜。人也相宜。宝香未断烛光低。莫厌杯迟。莫恨欢迟。
夜渐深深漏渐稀。风已侵衣。露已沾衣。一杯重劝莫相违。何似休归。何自同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一翦梅》这首词描绘了一次私密而温馨的相聚,充满了浪漫和甜蜜的情感。下面我试着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词,希望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韵味和情感。

词的开头“小会幽欢整及时”,意思是小聚的欢乐时机正好,这体现了相聚的珍贵和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视。接下来,“花也相宜。人也相宜”,这里的花和人都是相配的,一是形容周围的环境很美,二是形容彼此之间很和谐,相互吸引。这里强调的是聚会环境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和谐。

“宝香未断烛光低”,这里的“宝香”和“烛光”都是温馨的象征,点明了聚会的场景和氛围。未断的香意在延续欢乐时光,低垂的烛光则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这两句话描绘了聚会中温馨且甜蜜的时刻。

“莫厌杯迟。莫恨欢迟”,希望不要因为相聚的时间短暂而感到遗憾,提醒珍惜当下,不要因为时间过得太快而觉得不满足。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盼。

“夜渐深深漏渐稀”、“风已侵衣。露已沾衣”,这两句描写了夜深人静的场景,暗示聚会的时间已经很晚,周围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宁静寒冷。这里的“侵衣”和“沾衣”既描述了外界的寒冷,也借以表达内心的不舍和留恋。

“一杯重劝莫相违。何似休归。何自同归”,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挽留之情,希望客人不要急于离开,留下来继续共度良宵。这体现了主人希望延长相聚时光的心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聚会中的温馨、甜美和留恋,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相聚的渴望。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