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竹枝词

故老田居好是闲,无端荐起列鸳班。
一朝谪去上阳堡,始悔从前躁出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退休老农的后悔故事,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

第一句说老农民本来在乡下种田挺自在的,每天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这里的"好是闲"就是形容那种无忧无虑的状态。

第二句突然转折,说莫名其妙被人推荐去当官了("鸳班"指官员队伍)。"无端"这个词用得很妙,说明他自己都没想明白怎么就当上官了。

第三句画风突变,这个新官不久就被贬职发配到偏远的上阳堡(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通过"谪去"这个词能感受到处罚的突然和严厉。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这时候他才后悔当初急着出山当官。用"躁出山"这个说法,把那种按捺不住、急于求成的心态写得特别生动。

整首诗就像在讲一个现代职场故事:有人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挤破头去争高位,结果栽跟头了才后悔。诗人用老农民的经历,其实是在讽刺官场风险,告诉人们有时候平凡的生活反而最珍贵。语言特别接地气,但道理很深刻,就像长辈在给你讲人生经验。

方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方大铉长子。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方文之诗前期学杜,多苍老之作;后期专学白居易,明白如话,长于叙事,早年与钱澄之齐名,后与方贞观、方世举并称“桐城三诗家”,著有《嵞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