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译文及注释

(qī)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
绿:全诗校:“一作碧。”落落:松高貌。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
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注释
绿:全诗校:“一作碧。”
落落:松高貌。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四》,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

首句“萋萋春草秋绿”,春天和秋天的草都是茂盛的,一绿到底,给人以连绵不断的视觉感受,春草和秋草的持续生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循环。

次句“落落长松夏寒”,夏天长松虽然茂密,但却带来了一种清幽凉爽的感觉,仿佛夏季的炎热都被树林里的清凉给驱散了。这句描绘了松树不仅给炎热的夏天带来凉意,也象征着稳重与清高。

第三句“牛羊自归村巷”,牛羊不需人管,就会自己回家,可见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家畜也能自由自在。这里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一句“童稚不识衣冠”,小孩子不认识穿衣服的人,意思是说孩子们更接近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的礼教,更显乡村生活的纯朴与自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田园景象,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诗中充满了宁静、和谐与自然的气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