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岁暮

閒居近十载,风土乐馀生。
儿曹驩节至,岁事多经营。
如何从远役,遥遥赴神京。
旅游已厌历,况欲竞浮荣。
自昔际遇难,幸兹世运亨。
草泽访耆彦,拔茅以汇征。
负暄安足献,食芹岂忘情。
冲抱徒区区,蹇拙竟奚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秣陵岁暮》是一位长期闲居的人突然被召入京任职时,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普通人在机遇与安逸之间的挣扎。

开头四句描绘了诗人近十年闲适的田园生活——习惯了当地风土人情,享受平淡日子。每逢年节,孩子们欢天喜地,家里忙着准备过年,充满温馨的家庭气息。

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怎么突然要远行去京城?"这里用"旅游已厌历"(字面意思是厌倦了旅行)暗示诗人并不向往奔波,更何况是为了追逐虚名浮利。这种反问语气生动表达了不情愿的心情。

中间部分透露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觉得自古机遇难得,如今世道太平是出仕的好时机;另一方面又惦记着乡野访贤的闲适生活。"拔茅以汇征"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就像拔茅草会连带着拔出其他草根,诗人担心做官会牵扯出许多麻烦事。

最后四句尤为动人:诗人自嘲像晒太阳的农夫(负暄)和吃野菜的隐士(食芹)一样平凡,虽然心怀热忱,但笨拙的性格恐怕难有成就。这种自我调侃中藏着对官场的不适应,也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邻家大叔在炉边唠家常:既为升官机会高兴,又舍不得安稳日子;既想有所作为,又怕自己能力不足。这种真实的人生纠结,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