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武夷九曲水,流出三神山。
考亭得勉斋,壁立孔门颜。
信斋继其志,经礼赖以完。
六经复其一,百世功不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歌颂了儒家文化在福建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地理意象开篇 诗人用"武夷九曲水"起笔,把武夷山的蜿蜒溪流比作儒家思想的源头,最终汇聚成"三神山"(指福建地区)。这种写法巧妙地把自然景观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就像说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一样。

2. 人物传承脉络 诗中提到三位关键人物: - 朱熹(考亭先生)像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在武夷山讲学 - 他的学生黄榦(勉斋)继承了衣钵 - 再传弟子陈淳(信斋)完善了礼经研究 这种"师传徒"的链条,就像接力赛一样把儒家学问代代相传。

3. 文化成就评价 最后两句是说他们整理恢复《仪礼》(六经之一)的功绩永远不会被磨灭。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这些学者修复了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这个贡献会永远被历史记住。

全诗用山水比喻文化源流,用师徒传承展现学术发展,最后点明他们的历史功绩。就像在说:武夷山的清泉滋养了这片土地,而这里诞生的学者们又让中华文明之河更加丰沛。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