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篇

芳林晔兮发朱荣,时既晚兮随风零。
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芳林篇》用简单却动人的画面,表达了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内心对珍贵事物无法挽留的遗憾。

前两句"芳林晔兮发朱荣,时既晚兮随风零"像一组对比鲜明的镜头:先展现春天树林繁花盛开的灿烂景象("朱荣"指红花),紧接着时间跳转到晚春,花瓣被风吹散凋零。这里用"晔"(明亮)和"零"(飘落)两个动词,生动呈现了生命从绚烂到衰败的自然过程。

后两句"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是情感升华:诗人看着飘远的花瓣,明白它们再也回不来了("返无期"),于是发出感叹:怎样才能把心中最美好的阳光与花朵("阳华")永远保存下来呢?这里的"遗所思"不是指遗物,而是想留住那些令人思念的美好。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人人都见过的花开花落场景,道出了人类共通的体验——我们总想留住青春、爱情或某个美好瞬间,但就像抓不住随风飘散的花瓣一样,最终只能把这份美好珍藏在记忆里。这种对短暂美好的珍惜与无奈,让这首诗历经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