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送别好友万季野前往京城时所作,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三叠湖头入帝畿,十年鸟背日光飞",用生动的比喻说友人像飞鸟一样离开家乡去往京城,这趟旅程就像阳光下的飞鸟,既光明又充满未知。"三叠湖"是出发地,"帝畿"指京城,十年的光阴就这样飞逝而过。
中间四句是诗人对友人的评价和回忆。"四方声价归明水"说友人的名声传遍四方,"一代贤奸托布衣"称赞他虽然是个普通人(布衣),却能明辨忠奸善恶。接着回忆两人深夜畅谈直到蜡烛燃尽,清晨在名园赏牡丹的情景,这些细节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
最后两句"不知后会期何日,老泪纵横未肯稀"直接抒发离别之情。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再相见,忍不住老泪纵横,眼泪怎么都止不住。这里既表达了不舍,也透露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伤。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伤感,读来令人感动。诗人用"红烛跋"、"牡丹旂"等日常事物,让这份情谊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