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子元过大庾岭

秦皇戍五岭,兹为楚越隘。
尉佗去黄屋,舟车通海外。
峭巘倚云汉,推轮日倾害。
贤哉张令君,镌凿济行迈。
地失千仞险,途开九野泰。
安得时人心,尽夷阴险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大庾岭的险峻地势和历史变迁,赞美了张九龄开凿梅岭古道的功绩,同时寄托了消除人心隔阂的理想。

前四句讲历史背景:秦始皇在五岭设防,大庾岭是楚越交界要道。南越王赵佗(尉佗)放弃帝王仪仗归顺汉朝后,这里成为通往海外的交通要道。

中间六句写自然险阻与人工改造:陡峭山岭高耸入云,车轮难行常出事故。直到贤臣张九龄(张令君)开凿山路,削平千仞险峰,开辟出平坦大道,使九野畅通。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诗人由道路畅通联想到人心——什么时候世人才能像开凿山路那样,消除彼此心中的阴险隔阂呢?这里把自然险阻比作人际隔阂,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全诗妙在双线并行:既纪实性地描写了梅岭古道"天堑变通途"的工程奇迹,又隐喻性地道出了"人心也需要开凿疏通"的深刻哲理。张九龄凿山的事迹成为诗人抒发社会理想的切入点,让这首山水诗有了更深远的思想价值。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