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景象,同时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晴朗的天空下,传来鹤鸣声仿佛能传几千里,河对岸零星开着几株野梅花。这里用"唳鹤"和"野梅"两个意象,营造出空旷寂寥的意境,鹤鸣悠远,野梅孤傲,暗示着诗人独自在路上的心境。
后两句怀古抒情:诗人想寻找西晋文人陆机当年的住所,却发现到处都是一片荒芜。这里通过"欲问"到"何处不荒芜"的转折,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陆机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故事象征着曾经的繁华,而眼前的荒芜则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景物(云、鹤、梅)勾勒出苍茫的时空感 2. 通过寻找古人遗迹的举动,自然引出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3. "何处不荒芜"的反问句式,让惆怅之情更有力度 4. 将个人旅途所见与历史感慨巧妙融合,小中见大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感慨",而是通过云、鹤、野梅、荒宅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面对历史变迁时的苍凉心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梅询
(964—1041)宋宣州宣城人,字昌言。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真宗时为三司户部判官,屡上书论西北兵事。坐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迁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后历知数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知审官院。以足疾出知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