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烛花(丙辰(民国五年))
千叠愁痕,梦回不碍春云掩。
半规松翠掠新鬟,眉晕羞清婉。
犹记东风未绽。
步回廊、香霏夜短。
海棠开罢,谁照红妆,满襟幽怨。
知否巴山,雨声滴滴偷惊眼。
一池秋涨阻归期,独傍西窗剪。
弹指年华暗换。
诉灵芬、芳怀更远。
影儿相对,休放钗虫,玉纤轻颤。
半规松翠掠新鬟,眉晕羞清婉。
犹记东风未绽。
步回廊、香霏夜短。
海棠开罢,谁照红妆,满襟幽怨。
知否巴山,雨声滴滴偷惊眼。
一池秋涨阻归期,独傍西窗剪。
弹指年华暗换。
诉灵芬、芳怀更远。
影儿相对,休放钗虫,玉纤轻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烛花"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烛光下的相思之情。
上阕从梦境写起:女子从千重愁绪的梦中醒来,春云遮月营造出朦胧氛围。她梳理着松翠般的新发髻,眉间带着羞涩的温柔。回忆涌来——还记得当初东风未起时,她在回廊漫步,花香弥漫的短暂春夜。如今海棠已谢,谁能照亮她满是幽怨的红妆?
下阕转入现实:她独坐西窗剪烛,听着巴山夜雨,滴滴雨声惊动泪眼。秋池水涨阻隔归期,只能独自守着烛影。时光飞逝,她向神灵倾诉着越来越深的思念。最后定格在一个动人画面:与烛影相对时,她轻颤玉手,不让发钗上的虫饰惊扰这静谧时刻。
全词以烛光为线索,将梦境与现实、回忆与当下交织,通过"烛花""剪烛"等意象,把女子等待归人的焦灼、年华易逝的感伤,以及独处时的细腻情态都生动呈现出来。特别是结尾"轻颤"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她小心翼翼守护思念之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