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离开寺庙的旅人眼中的风景和心情,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写溪边开阔平缓的景色,让旅人想起江南水乡的风光。"双眼明"三个字很妙,既写眼前景色明亮,也暗示离开寺庙后心情变得开朗。这里用"颇似"二字,说明他正在把眼前景和记忆中的故乡作比较,透露出思乡之情。
后两句更有意思。淅淅的柳树风声和淡淡的荔枝香气,这些细微的感受被旅人牢牢记在心里。"计取生还第一程"是点睛之笔——他把这段离开寺庙的路程,当作"活着回去的第一段路"。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沉重,暗示他之前可能经历了生死考验,现在终于能活着踏上归途。
整首诗妙在把深刻的感受藏在寻常景物中。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家、多么庆幸生还,而是通过看风景、闻花香这些小事,自然流露出这些情感。特别是最后"生还"二字,轻轻一点就让人浮想联翩,猜想他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