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 其十二
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一作「笑」)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一作「怅」)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郭校作「䚥」)。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理⑴几千般,光影急迅速。
琵琶绝巧(一作「笑」)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一作「怅」)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郭校作「䚥」)。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理⑴几千般,光影急迅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核心思想是"富贵荣华终成空"。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前四句写宴会场景:人们坐在华丽的歌舞场地,却没人认真欣赏音乐。琵琶弹得再好,琴弦也会断——暗喻再热闹的聚会终会散场,就像琴弦断了无法续接。
2.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花帐(华丽帷帐)后的人在睡觉,而享乐的人其实福气浅薄。活着时坐在七宝装饰的厅堂,死后却要埋进阴暗的土坑。"丧车相勾牵"像连环画般展现送葬队伍,连鬼魂都在哭泣,强调死亡对所有人都公平。
3. 最后两句点睛:每天处理无数事务,生命却像光影般飞快消逝。诗人用"几千般"形容忙碌,"急迅速"形容时间流逝,提醒我们不要被琐事困住,要看透人生短暂的本质。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宴会切换到坟墓,最后定格在快速翻动的日历上。不用任何说教,只是平静地展示"生-死-时间"的链条,让读者自己体会生命的脆弱。最触动人的是"鬼朴还相哭"——连鬼魂都为凡人哭泣,暗示活着时的争名夺利多么可笑。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