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石壁间的清泉,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感。
前两句写泉水从石缝中滴落的动态画面——"一滴流浆"形容泉水像浓缩的精华,竟能穿透坚硬的石壁,如今捧起一汪清泉就能洗去暑热。这里用"石骨"形容山石坚硬如骨骼,"扫炎氛"指驱散炎热,展现泉水清凉解暑的实用价值。
后两句转入历史联想——曾经在此修炼的仙人已成往事("鹤仙"常指修仙之人),如今只余瀑布轰鸣声里若隐若现的剑痕。诗人通过"陈迹"与"剑痕"的意象,巧妙将自然景观与武侠传说相结合,赋予泉水神秘色彩。
全诗短短四句,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惊叹(滴水穿石),又有对仙侠往事的追忆,最后以水声中的剑痕收尾,给人无限遐想空间。这种将现实景物与历史想象交融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