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眼前景色:重阳节的菊花像红日般圆润饱满,远处的鹅山青翠欲滴,山势陡峭仿佛要倾倒下来。这里用"红圆"形容菊花,"翠仄"表现山势,非常生动形象。
中间四句写动态场景:秋风吹过高大的树木,月亮悄悄爬上楼头。诗人说自己漂泊在外,看似与世俗无关,但内心仍被秋意牵动。这里"直窥楼"的月亮像个调皮的观察者,而"羁心"二字透露出诗人淡淡的乡愁。
最后两句是想象:明天要去泛舟碧水,把离愁别绪留给白云。这里用"渌水"和"白云"形成色彩对比,把抽象的离别之情写得具体可感。
全诗通过红菊、青山、秋风、明月等意象,营造出秋日特有的清朗与寂寥。诗人看似超脱,实则暗藏羁旅之思,最后用泛舟的想象化解愁绪,显得洒脱又含蓄。语言凝练,画面感强,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韵味。
傅汝舟
傅汝舟(1476~1557年),初名舟,字远度,又字木虚,号磊老、丁戊山人等,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其家初住朱紫坊,后迁丁戊山(嵩山)登龙巷。少与高濲同游学于吏部尚书郑继门下,通天象、堪舆,兼晓黄白炼丹术,曾遍游桂、湘、鄂、齐、鲁等地,求仙访道。好为画,工行草,与高濲齐名。其诗为文学家王世贞所推崇。明正德年间,在福州西湖建宛在堂,一时诗人云集。著有《傅山人集》、《傅木虚集》、《继傅山人集》、《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各2卷,《拔剑集》3卷,《箜篌集》2卷,《拘虚集》5卷,《丁戊山人集》3卷,《合廾呓弃存稿》6卷,《粤吟稿》1卷,尚有杂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