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孤山雪夜

淡妆人在罗浮,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重游感旧

迷香小洞维舟,题红老叶沉沟,濯锦寒花对酒。六桥依旧,游人两鬓经秋。

晚步

吟诗人老天涯,闭门春在谁家?破帽深衣瘦马。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西湖

灯寒夜雪孤篷,山空晓雾疏钟,花暖春风瘦筇。六桥香梦,景题留与吟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天净沙》组曲像一组江南水墨画,用五个不同场景展现了冬日西湖的孤寂美与人生感慨。

第一幅"孤山雪夜"中,雪夜的孤山像一位素颜美人,黄昏月下的西湖边有翠袖女子起舞,但最后镜头定格在雪中苍老孤寂的树木和山峦,透露出繁华背后的孤独。

第二幅"湖上送别"描绘送别场景:红蕉窗纱的温馨小屋外,友人骑马穿过绿柳离去,断桥边的烟雨中,连花朵都带着愁绪。这里用"愁花"巧妙地把人的离愁投射到景物上。

第三幅"重游感旧"写故地重游的物是人非:当年题诗的老叶已沉入沟底,如今只能对着酒赏花,虽然六桥风景依旧,但游人的双鬓已染秋霜,道出时光流逝的怅惘。

第四幅"晚步"刻画了一个天涯诗人的形象:破帽旧衣骑着瘦马,在小桥风雪中寻找梅花,这种清苦中坚守风骨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一幅"忆西湖"用蒙太奇手法拼接记忆碎片:孤灯寒雪的夜船、晨雾中的山寺钟声、春风里拄杖赏花,最终都化作六桥边的一场香梦,留给后人题咏。

全篇最动人的是那种"热闹中的孤独感"——无论是雪夜独舞、烟雨送别、旧地重游,还是风雪寻梅,都在美丽景致中藏着深深的寂寥。作者善用色彩对比(红蕉/白雪)、动静结合(起舞/孤山)、今昔对照,让每个画面都有了电影般的质感。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