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一作凉)州。
凉州七里(一作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凉州与老友相聚的夜晚,充满了边塞的豪情和人生感慨。

开头用月亮起兴,弯弯的月亮挂在城头,照亮了整个凉州城。这里用重复的"城头""月出"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就像月光在城头流转。凉州是唐代著名的边塞城市,住着十万户人家,其中一半是擅长弹琵琶的胡人。

接着写琵琶声令人断肠,风声萧瑟,长夜漫漫,营造出边塞特有的苍凉氛围。诗人在河西幕府中有很多老朋友,已经三五年没见了。他们在花门楼前看到秋草,感慨时光飞逝,不甘心就这样贫贱地老去。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道出了全诗的主旨:人生能有几次开怀大笑的机会?既然和老友重逢,就该痛快喝酒,一醉方休。这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背后,其实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以及珍惜当下、快意人生的豁达胸襟。

全诗既有边塞风情的描绘,又有老友重逢的喜悦,更有人生苦短的感慨,最后以豪饮作结,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特有的豪迈气概。诗人用通俗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把一次普通的聚会写得如此动人,这正是唐诗的魅力所在。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