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趣味和隐逸情怀。
前两句写居住环境:竹林中的小路幽深,篱笆间藤蔓自然攀爬。用"深通"和"巧过"两个动词,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让人仿佛看到竹子自动让出一条小路,藤蔓像有灵性般在篱笆间游走。
中间四句通过动物和人的活动展现山居特色:猿猴在古树上发出清冷的叫声,白鹭在结冰的水面觅食,这两个画面既表现山林的幽静,又透着几分寒意。主人说"贵客难屈"(不勉强招待贵客)、"蓬门不迎"(草屋不必应酬访客),显示了他远离世俗、不愿逢迎的孤高性格。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简陋的草屋里有真正的快乐——在矮灯下读书的宁静时光。"黄卷"(古书)、"短檠"(矮灯)这两个意象,把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世界生动呈现出来。
全诗妙在把普通山居写得充满生机:竹子会"通",藤蔓会"过",动物都带着性格,连拒绝客人都说得理直气壮。最后落在灯下读书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物质清贫中精神富足的快乐。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通过生活细节展现精神境界的手法,正是古代隐逸诗的魅力所在。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