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秋夜

西风急。
万里长空一碧。
眉如月、斜挂树梢,烂烂明星欲相迫。
虫声满地湿。
端的。
娟娟露滴。
阑干外,疑有雨来,正是秋声响萧槭。
思量百年国。
恁暮哭朝啼,哀怨之极。
省来摇落真凄恻。
问楚馆秦楼,美人才子,今宵合把珠泪拭。
挹灯火呜唈。
寻觅。
又长忆。
乍浏亮凄清,谁弄横笛。
声声入破飞金石。
欲使老猿啸,使潜蛟泣。
声收风寂,漏悄悄,烛影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兰陵王·秋夜》通过细腻的秋夜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家国哀思与人生感慨。

上片以动态的秋夜景象开篇:西风呼啸、夜空澄澈,新月如眉挂在树梢,明亮的星星仿佛要逼近人间。草丛里湿漉漉的虫鸣与晶莹的露滴,让栏杆外本无雨的夜晚充满了萧瑟的秋声。这里用"虫声满地湿"这样新颖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秋夜潮湿清冷的氛围。

中片笔锋转向家国情怀。面对草木凋零的秋景,联想到动荡的国家命运,用"暮哭朝啼"形容百姓持续的悲苦。那些曾经歌舞升平的楚馆秦楼里,如今才子佳人只能相对拭泪。灯火映照下的呜咽声,暗示着繁华消逝的哀伤。

下片以笛声为媒介深化情感。突然响起的凄清笛声,仿佛能穿透金石,让猿猴哀嚎、蛟龙落泪。当笛声停息,只剩下更漏声与摇曳的烛影,这种戛然而止的寂静,比声音本身更让人感受到无尽的苍凉。

全词最巧妙处在于将自然秋声与人间悲声相互映照:虫鸣、风声是自然的"秋声",而百姓啼哭、笛声呜咽是社会的"秋声",最后都归于永恒的沉寂。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面对国运衰微的无力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