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西平道中》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反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前两句写诗人奔波劳碌却一事无成,像被什么东西催促着,忙忙碌碌却总是差一步,无法圆满。这里用“刺促”(忙碌)和“差池”(差错)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人生中常见的焦虑和无力感。
三四句借用典故表达对功名富贵的看透。“上蔡犬”说的是秦朝丞相李斯的故事,他位极人臣,最终却落得被杀的结局,临死前感叹连做一只普通的狗都难;“汝南鸡”则暗指时间流逝,鸡鸣报晓,岁月匆匆。这两句意思是:追求功名富贵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而时间却无情地流逝。
五六句写诗人对自身衰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怜秋发”是感叹头发变白,年华老去;“悯夏畦”则是看到农夫在酷暑中劳作,心生怜悯。这两句既写自己的衰老,也写普通人的艰辛,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共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激励:谁还能像古代铸剑师一样,在棠溪(古代名剑产地)磨砺宝剑,保持锋芒?这里“佩霜剑”象征坚守志向,“淬砺”比喻不断磨炼自己。诗人似乎在问:在这纷扰的世间,还有谁能保持初心,继续奋斗?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自我的鞭策。它告诉我们:人生难免奔波劳碌,但要警惕虚名浮利,珍惜时光,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锐气,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程恩泽
程恩泽(1785~1837)清代学者、官员。字云芬,号春海,安徽徽州歙县人。师从凌廷堪,于金石书画、医算,无不涉及。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熟通六艺,善考据,工诗,是近代宋诗运动之提倡者,与阮元并为嘉庆、道光间儒林之首。著有《国策地名考》、《程侍郎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