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一带的农耕风光,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秋禾春麦陇相连"展现农田四季轮作的茂盛景象——秋天的庄稼和春天的麦田垄沟相连,绿色一直蔓延到几千里外的晶河。这里通过农作物和色彩的衔接,巧妙表现了边疆土地的辽阔肥沃。
后两句"三十四屯如绣错"将星罗棋布的屯田比作刺绣图案,既说明屯垦布局精巧,又暗含对劳动者手艺的赞美。最后"何劳转粟上青天"用反问语气说:粮食产量这么丰富,哪还需要像古代那样辛苦转运粮食呢?既夸赞当地物产丰饶,又透露出对屯田政策的肯定。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就的田园画卷,通过农作物、色彩、数字等具体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边疆的富庶景象。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自豪之情,展现出清代新疆屯垦开发的丰硕成果。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