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元殿

中土无家寄海隅,数椽椒寝莽榛芜。
遗踪漫拟阳人聚,块肉曾携赵氏孤。
臣妾佥名羞作表,公卿负扆俨成图。
最怜涕泣临危语,何减唐宫麦饭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亡国遗民在乱世中的悲凉处境和忠贞气节。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中原失去家园,只能寄居海边,曾经华丽的宫殿如今长满杂草。这里用"数椽椒寝"(几根梁柱的宫殿)和"莽榛芜"(杂草丛生)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沧桑巨变。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表达亡国之痛:把自己比作秦末避难的阳人聚落,像程婴保护赵氏孤儿那样带着幼主逃亡。大臣们被迫向新朝称臣是莫大耻辱,而公卿们在新朝装模作样更令人不齿。这里"块肉"指幼主,"臣妾佥名"是集体签名称臣的意思。

最后两句最动人:危难时刻的痛哭倾诉,堪比唐朝安史之乱时宫女们用麦饭祭奠亡君的悲壮。诗人用"最怜"二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紧相连,把悲愤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典类比等手法,既写实又含蓄,把亡国遗民的屈辱、忠贞与无奈表达得深沉有力。特别是结尾的"涕泣临危语",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个悲壮时刻,感受到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铮铮铁骨。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