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鲁隐公菟裘》用简单的语言讲了一个关于权力与亲情的悲剧故事。
"菟裘未营"说的是鲁隐公还没给自己建好退休宫殿(菟裘代指养老之所),暗喻他还没来得及安享晚年。"友爱杀身"直接点明结局——他被自己疼爱的弟弟桓公派人杀害,所谓"友爱"反而要了他的命。
"为我杀人者,即为杀我人"这句最扎心,意思是"那些打着为我好的名义去害别人的人,其实最终害的是我自己"。这既指弟弟假借他的名义铲除异己,也暗示这种阴谋最终会反噬自身。
最后"钟巫之祭徒纷纷"描写隐公死后,凶手假惺惺用祭祀(钟巫之祭)掩盖罪行,但真相终究会像纷纷扰扰的祭礼一样暴露无遗。
全诗用建筑、祭祀等具体意象,把宫廷斗争中"亲情变刀刃"的残酷性写得触目惊心。最打动人的是它揭示了一个永恒道理:靠伤害他人获取的利益,终将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让这首短诗有了跨越时空的力量。
屈复
屈复(1668~1745)清代诗人。初名北雄,后改复,字见心,号晦翁,晚号逋翁、金粟老人,世称“关西夫子”。蒲城(今属陕西)县罕井镇人,后迁县城北关。19岁时童子试第一名。不久出游晋、豫、苏、浙各地,又历经闽、粤等处,并四至京师。乾隆元年(1736)曾被举博学鸿词科,不肯应试。72岁时尚在北京蒲城会馆撰书,终生未归故乡。 著有《弱水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