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何人不爱,是江梅红绽。雪野寒空冻云晚。照清溪绰约,粉艳先春,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
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红梅盛开的绝美画面,充满仙气与浪漫色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欣赏:
1. 红梅的惊艳之美 开篇直白道出"谁不爱这红梅"——寒天雪地里,红梅像火焰般绽放,傍晚冻云下的雪野成了它的背景板。清溪边,梅花像害羞的美人,粉嫩花苞裹着深红萼片,自带仙气,仿佛冰雪肌肤也能自己发热。这里用"姑射仙子"的典故(传说中肌肤如雪的仙女),把梅花比作不惧严寒的冰雪美人。
2. 梅花艳压群芳 词人想象皇家园林(上林苑)里万紫千红,但都比不上这梅花的潇洒风姿。牡丹虽称"国色天香",在梅花面前也只能当陪衬。这里用拟人手法,说梅花和月宫仙女(素娥)、霜雪之神(青女)偷偷约会,凡人都看不见这场神仙聚会,只见月光静静照着结霜的宫殿。
3. 飞升成仙的幻想 最精彩的是结尾的脑洞:词人幻想红梅本是天上仙物,乘着云飞回玉皇大帝身边。那些明亮的花蕊像发光的玉佩,梅花仙子正戴着它们在仙宫赴宴。把凋谢说成"回天宫复命",既浪漫又化解了花落的伤感。
全词妙在: - 用"冰雪美人""神仙约会"等新奇比喻,让普通梅花变身仙界精灵 - 明写梅花,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不惧严寒、超凡脱俗 - 现实与幻想交织,从江边雪景一直联想到天庭盛宴,画面感极强 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梅花仙子下凡的微电影,读完仿佛也沾了一身梅香仙气。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