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佛教对时空和心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句"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毫端"说的是空间。意思是:整个宇宙的无量世界(刹境),其实都包含在我们的一念心中。就像用一根头发丝(毫端)就能连接起"自我"和"他人",看似遥远的距离,在觉悟者心中根本没有隔阂。这就像用手机视频通话,千里之外的亲人仿佛就在眼前,说明空间距离只是表象。
第二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讲的是时间。"十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自再分三世,共九世,加上当下的"一念"就是十世。意思是:从远古到未来的漫长时光,其实都凝聚在当下的一个念头里。就像我们回忆童年或规划未来时,所有时间都集中在"现在"这个思考的瞬间。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一念"打破我们对时空的固有认知。作者告诉我们:看似浩瀚的宇宙和漫长的历史,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念之中。这种思想既震撼又亲切——它既展现了心性的无限包容力,又提醒我们:活在当下、把握此刻,就能触及永恒。就像拍照时按下快门的瞬间,能凝固整个时空的精华。
释宗演
释宗演(釈宗演,Soyen 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