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于山间的华丽宫殿,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
前两句"架岭承金阙,飞桥对石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宫殿的雄伟——整座山岭托起金色的宫阙,凌空的桥梁与天然石梁遥相呼应。这里把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既显气势又不失灵动。
中间两句"竹密山斋冷,荷开水殿香"形成冷暖对比:茂密竹林让山间书斋透着清凉,而绽放的荷花又为水边宫殿送来阵阵幽香。通过"冷"与"香"的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山花临舞席,冰影照歌床"继续营造诗意场景:野花自然地延伸到宴席旁,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歌舞场所。这里用"冰影"形容水光的清澈透亮,与热闹的歌舞形成静动相映的趣味。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到近,由静到动,通过金阙、飞桥、竹林、荷花、山花、水影等意象的层层铺展,既展现了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又保留了山居自然的清幽雅致。最妙的是始终让自然景物与人文建筑相互映衬,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