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
共载清秋客船,同瞻皂盖朝天(藻)。
悔使比来相得,如今欲别潸然(幼平)。
渐惊徒驭分散,愁望云山接连(昼)。
魏阙驰心日日,吴城挥手年年(羽)。
送远已伤飞雁,裁诗更切嘶蝉(述)。
空怀鄠杜心醉,永望门栏脰捐(恂)。
别思无穷无限,还如秋水秋烟(述诚)。
悔使比来相得,如今欲别潸然(幼平)。
渐惊徒驭分散,愁望云山接连(昼)。
魏阙驰心日日,吴城挥手年年(羽)。
送远已伤飞雁,裁诗更切嘶蝉(述)。
空怀鄠杜心醉,永望门栏脰捐(恂)。
别思无穷无限,还如秋水秋烟(述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官员在秋天乘船送别同僚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仕途的感慨。全诗通过多人联句的形式,像接力赛一样每人写两句,共同完成一幅秋日送别的画卷。
开篇两句用"清秋客船"和"皂盖朝天"(黑色官伞)点明这是一次官员们的聚会。随后笔锋一转,用"悔使比来相得"道出相聚的快乐反而让离别更痛苦,眼泪止不住地流(潸然)。
中间部分通过分散的车马(徒驭)、连绵的云山等意象,表现目送同僚远去的不舍。提到"魏阙"(朝廷)和"吴城"(地方),暗示官员们既要心系朝廷,又不得不面对常年外放的现实,这种矛盾让他们年年都在挥手告别。
后段用"飞雁"和"嘶蝉"两个典型秋景,把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最后以"秋水秋烟"作结,把无尽的离愁比作朦胧的秋日水雾,既形象又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多人联句却浑然一体,二是把仕途身不由己的无奈藏在离别愁绪中,三是所有秋景都染上离情,飞雁、秋蝉、秋水都成了情感的载体。这种集体创作的送别诗,既展现了唐代文人的交往方式,也让我们看到古代官员在政治抱负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真实挣扎。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