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京郊寺庙的修行者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孤独与高洁的情怀。
开头"偶依京寺住"说明诗人是偶然暂住在京城附近的寺庙,暗示他并非刻意追求隐居。"谁复得相寻"用反问语气道出无人来访的寂寥,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却无人点赞的落寞。
中间两联用四个生动画面展现修行日常:独鹤偷听早课,邻居僧人夜弹琴声,像一组电影镜头。打水要去很远的沙井,雪中禅房的磬声显得格外幽深,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能听到琴磬之声,看到雪中独行的身影。
最后诗人感叹与松萝(象征隐士生活)分别太久,虽然身在王屋山(道教圣地)附近,内心却始终向往真正的隐居。这种矛盾心理很像现代人既渴望田园生活,又无法完全脱离城市的纠结。
全诗妙在不用直白说"我好孤独",而是通过鹤、僧、井、雪等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清冷孤高的意境,就像用黑白照片拍出禅意,比彩色照片更有味道。
释惠崇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今录诗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