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绍兴于侯索赋

昼长无事簿书闲,未午衙先散。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书案,日日看青山。

译文及注释

昼长无事簿书闲,未午衙(yá)先散。一郡(jùn)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duō)(jiē)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书案,日日看青山。
漫长的白天官署无事文书清闲,还没有到中午官衙已散。一郡的居民二十万,天天报平安。秋粮夏税利利索索就办好。手执着花纹象笏,凭倚在琴堂书案,每日里眺望青山。
于侯:一位姓于的地方官,侯为尊称。簿书:官府文书。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花纹象简:刻花纹的象牙笏,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用。琴堂:指县官的官署。日日看青山:化用“拄笏看山”典故,喻做官而有闲情雅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长的白天官署无事文书清闲,还没有到中午官衙已散。一郡的居民二十万,天天报平安。秋粮夏税利利索索全团体赛。手执着花纹象笏,凭倚在琴堂书案,每日里眺望青山。

注释
于侯:一位姓于的地方官,侯为尊称。
簿书:官府文书。
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花纹象简:刻花纹的象牙笏,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用。
琴堂:指县官的官署。
日日看青山:化用“拄笏看山”典故,喻做官而有闲情雅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述绍兴政府办公环境和人民生活的词。首先,我们可以从整首词的内容来分析。

白昼漫长,公务清闲,这显示出当时政府的事务并不多,办公时间也显得相对充裕。这样的日子对于古代忙于政务的官员来说,无疑是一段难得的轻松时光。因此,“无事簿书闲”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政治状态和社会环境,那就是政务相对轻松,官员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接下来,“未午衙先散”,这说明衙门还没到正午时分就解散了。在这样的时间段里,人们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整天忙于公务。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氛围比较宽松,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一郡居民二十万”这句描述了绍兴这个地方的居民数量庞大。在接下来的一句“报平安”,则强调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在那个时候,居民们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氛围和平稳定。这也是政府和社会共同营造的一种良好环境。

“秋粮夏税咄嗟儿办”,这句描述了税收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在古代,税收是一项重要的政务工作,而这里提到的“咄嗟儿办”,说明税收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没有给百姓带来太大的负担和压力。这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政务工作的顺畅。同时,这也体现了官员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重视。他们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了政务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安宁生活。而且这也是对人民的信任和依赖的一种体现。他们对人民的信任和依赖体现在他们知道即使政务繁重也能顺利解决所有的事务,让人民过上安稳的生活。而官员们所展现的儒雅气质和对工作的敬业态度也是令人敬佩的。他们手中的花纹象简和琴堂书案都是他们办公的工具,同时也是他们职业的象征和精神的象征。“执花纹象简”,表现了官员的尊贵地位。“凭琴堂书案”,描绘了他们的专注和对工作的热爱。“日日看青山”,则展示了他们所处环境的优美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是许多人都向往的。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无疑是一种享受和幸福的事情。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绍兴的政务环境和生活氛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那就是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在这样的社会中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首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向往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