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面上写一棵古老的柏树,实则借树喻人,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古柏:周围的树木都像它的儿孙晚辈,暗示古柏年代久远。它见证过吴国宫殿多次春去秋来,说明经历过历史沧桑。这里"吴宫"不是实指,而是借历史变迁来表现时间的厚重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如果当年这棵柏树被砍去建造高楼大厦,现在恐怕早已化为尘土。诗人通过这个假设,巧妙表达了"无用之用"的智慧——看似无用的古柏因未被利用,反而得以长久存活;而那些被当作"有用之材"的树木,却因被利用而早早消亡。

全诗通过树木的不同命运,隐喻人生选择:追逐功名利禄可能反遭其害,保持本真或许能获得更长久的价值。这种对"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思考,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方惟深

(1040—1122)宋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长洲,字子通。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