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至玉山县山行七十里
轧轧舁肩舆,沙径平如案。
纡回万山下,景色佳可玩。
石隙泉琴悲,苔文岩绮粲。
涧花炫日吐,谷鸟逐人唤。
山开衍平畬,麦秀青霞散。
峡隘树阴暧,岚深愕黎旦。
络绎旅人行,累累状珠贯。
我非名利徒,曷足兴遐叹。
纡回万山下,景色佳可玩。
石隙泉琴悲,苔文岩绮粲。
涧花炫日吐,谷鸟逐人唤。
山开衍平畬,麦秀青霞散。
峡隘树阴暧,岚深愕黎旦。
络绎旅人行,累累状珠贯。
我非名利徒,曷足兴遐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常山县到玉山县七十里山路上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间旅途的趣味。
开头写坐轿子赶路("轧轧舁肩舆"),走在平坦的沙路上。随后进入山区,道路变得曲折("纡回万山下"),但沿途风景很美值得玩赏。诗人用五个特写镜头展现山景:石缝里泉水像在弹琴,青苔像给岩石穿上花衣,溪边的野花在阳光下绽放,山谷的鸟儿追着人鸣叫,麦田像青色的云霞铺展。
走到峡谷时,树木浓密遮天("峡隘树阴暧"),山雾浓得让人分不清黎明还是傍晚("岚深愕黎旦")。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像一串珍珠("累累状珠贯")。最后诗人说:我不是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些美景怎能不发出感叹呢?
全诗就像一部移动的风景纪录片,通过"坐轿人"的视角,把七十里山路变成了一场视觉盛宴。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当别人忙着赶路时,诗人却沉浸在欣赏美景中,这种超脱功利的心态,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