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后初愈的人在月下独酌的闲适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前两句"病后花坛扫月稀,南枝光映屠苏衣": 写病刚好的人打扫花坛,月光稀疏地洒落。南边树枝的影子映在衣服上("屠苏衣"指代普通衣服)。这里用简单的日常场景,传递出病愈后的轻松感——能下床活动了,连打扫花坛都变得有趣。月光和树影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
后两句"一壶未到醺酣处,莫拄桄榔杖子归": 说酒还没喝到微醺的舒服状态,先别急着拄拐杖回家。这是全诗最妙的地方,用喝酒这件事来讲人生道理:做事要掌握好分寸,享受过程别太着急。就像喝酒,喝到刚刚好的状态才最快乐,没到那个点就别草草结束。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扫地、喝酒这些小事,写出大病初愈后重新发现生活美好的欣喜 2. "酒没喝够别回家"这个比喻,既幽默又充满智慧,教人懂得享受当下 3. 月光、树影、花坛的描写,组合成一幅治愈系的生活小景
就像我们感冒好了之后,突然觉得能闻见花香、喝杯热茶都是幸福。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重新活过来"的细腻感受,顺便告诉我们:人生如饮酒,要慢慢品,别急着收场。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