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关将士回望故乡的复杂心情,充满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两句用"边楼"和"驿骑尘"勾勒出边关的荒凉与战事的紧张。"削嶙峋"形容山势险峻,暗示戍边生活的艰苦。三四句直抒胸臆:不敢奢望能活着回到故乡,最难过的是连累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担忧。"衰亲"二字点出对家人的愧疚。
五六句通过边关景色表达时间流逝:黄龙城的雪终年不化,而边塞的柳树已悄悄发芽。这一冬一春的对比,暗示戍边岁月的漫长。最后两句最有深意:诗人在"姜女石"前频频驻马,因为靠近关隘的地方还能见到汉人。这个细节既表达了对同胞的亲切感,也暗含对回归中原的渴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边关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让读者真切体会到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家却不能回"的矛盾心理,以及即使身处绝境仍心系亲人的孝心。
吴兆骞
(1631—1684)清江南吴江人,字汉槎。吴兆宽弟。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