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四

二十四番风信,四百八寺楼台。
何似草堂梅燕,同人先探春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早春探梅的闲适情趣。

前两句"二十四番风信,四百八寺楼台"用数字形成巧妙对比:二十四节气带来春的消息,而众多寺庙楼台却依然沉寂在寒冬中。这里通过数量词的堆叠,营造出春天脚步临近的宏大背景。

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到"草堂梅燕"这个小场景:比起那些宏伟的寺庙,诗人更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简朴的草堂赏梅。一个"先"字特别生动,既写出了梅花报春之早,也透露出诗人抢先感受春天的欣喜。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发现生活小确幸的快乐——不需要去名胜古迹,在寻常草堂就能最早捕捉到春天的气息。这种亲近自然、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焦竑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澹园,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有《澹园集》(正、续编)《焦氏笔乘》《焦氏类林》《国朝献徵录》《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