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直白却蕴含深刻哲理。
前两句写实景:远远望去,高塔巍然耸立("百寻"是夸张说法,形容极高),今天终于如愿登顶,心情畅快。这里通过"特达"二字,透露出一种实现目标的满足感。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看似已经到达最高处,但作者突然领悟——眼前这个"最高处"其实并非真正的顶点。就像人生追求,看似达到某个巅峰时,往往会发现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探索。"更尽心"三字特别有力,既是继续攀登的劝勉,也暗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精神。
全诗妙在将登塔的物理高度与人生追求的哲理高度自然融合。塔再高也有顶,但人的追求和成长可以永无止境。这种"看似登顶实则未至"的感悟,对现代人依然有启示:在学业、事业中,当我们达到某个目标时,不妨保持开放心态,看到更长远的发展可能。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