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风日偶忆淇上
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
沦漪自然绿,空秀不可限。
樵汲带清景,望望使步缓。
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
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
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
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译文及注释
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
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
风期:风信,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此指眼前的风景竟与淇上的秋景偶然相合。水石:回忆中的淇河流水与水中之石。
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guàn)。
清淇:淇河。忆晓涉:回忆清晨涉淇河的情景。尘虑:犹俗念。盥:浇水洗手,也泛指洗。
日色马上明,波痕鹭(lù)边浅。
日色:日光。波痕句:鹭鸟旁的淇河水浅。波痕,波浪,此指淇河水。
沦(lún)漪(yǐ)自然绿,空秀不可限。
沦漪:同“沦猗”,微波,水生微波。空秀:幽静秀美。空,岑寂,幽静。
樵(qiáo)汲(jí)带清景,望望使步缓。
樵汲:打柴汲水。清景:清丽的景色。望望:瞻望貌,依恋貌。
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jiǎn)。
屡见:多见。王路蹇:仕途艰难。蹇,跛,行走困难。
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
泽衰:恩泽衰减。怀绿猗:缅怀卫武公时代那“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清明社会。道难:路难行。蓬转: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飘泊,行踪无定。
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
理自遣:从事理上自然得到宽解。
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寸心:内心。
注释
秋晓风日:秋天早晨的风光。风日,犹风光。淇上:淇河之上。
风期:风信,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此指眼前的风景竟与淇上的秋景偶然相合。
水石:回忆中的淇河流水与水中之石。
清淇:淇河。一者因淇河水清而得名;再者,清代国学大师杨守敬疏《水经·清水》曰:“清水本自入海,自周定王五年,河徙南注,黎阳以北,河之流遂绝,而故道犹存。今曹操开白沟遏淇水北流,行清水之道。故《淇水注》渭之清淇,互受通称”。
忆晓涉:回忆清晨涉淇河的情景。
尘虑:犹俗念。
盥:guàn,浇水洗手,也泛指洗。
日色:日光。
波痕句:鹭鸟旁的淇河水浅。波痕,波浪,此指淇河水。
沦漪:lúnyǐ,同“沦猗”,微波,水生微波。
空秀:幽静秀美。空,岑寂,幽静。
樵汲:qiáojí,打柴汲水。
清景:清丽的景色。
望望:瞻望貌,依恋貌。
屡见:多见。
王路蹇:仕途艰难。蹇,jiǎn,跛,行走困难。
泽衰:恩泽衰减。
怀绿猗:缅怀卫武公时代那“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清明社会。
道难:路难行。
蓬转:蓬草随风飞转,喻人流离飘泊,行踪无定。
理自遣:从事理上自然得到宽解。
寸心:内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清晨的宁静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前半部分(前八句)像一组清新的水彩画: 1. 开篇用"秋云洗晨光"这个生动的比喻,让人看到被秋雨洗过的晨光格外透亮,树叶上的雨水滴落后,绿色仿佛在水中晕染开来。 2. 诗人偶然瞥见风中波光粼粼的水面,石头清晰可见,让他想起曾经在淇水边漫步的清晨,这种清新感就像洗去了尘世的烦恼。 3. 接着用"日色马上明"这样活泼的描写,太阳光仿佛骑着快马赶来,照亮了白鹭掠过水面时泛起的浅浅波纹。 4. 自然形成的绿色水波和空灵秀美的景色,美得让人看不够。樵夫打水的身影融入这幅画面,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
后半部分(后八句)转向内心独白: 1. 诗人说自己闭门隐居后,常看到世道艰难("王路蹇"),就像泽地衰败、前路荆棘丛生。 2. 但在这幽静的环境中,面对外界的纷扰,他找到了排解的方法——只要内心宁静,再深的山水景致,其实都源于方寸之间的心境。
全诗妙在将外在风景与内心感悟自然融合。诗人用"洗""散""明""浅"这些简洁有力的字眼,把秋晨的清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他从眼前景色联想到人生际遇,最终领悟到:真正的宁静不在远方,而在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种"心远地自偏"的智慧,对现代人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平静,依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