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寓兴

嗟嗟号呶子,世称谪仙俦。
媚俗被鲛绡,欺天荐煦脩。
奔景谓可致,驰龄言易流。
燕昭昧往事,嬴政亡前筹。
三山果不见,九仙忽悠悠。
君看牛山乐,君见麋浦游。
昨日千金子,联绵成古丘。
吾将揽明月,照尔生死流。
至乐享爰居,惭贻达者尤。
冥冥光尘内,机丧成海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讽刺和感慨的笔调,描绘了世俗追求虚名、沉迷享乐的荒诞,同时揭示了人生短暂的真相。

开头直指那些自诩为"谪仙"(被贬下凡的仙人)的人,表面上清高脱俗,实则用华丽的鲛绡(珍贵丝织品)讨好世俗,用虚假的虔诚欺骗上天。他们以为追逐名利、长生不老可以轻易实现,却不知时间飞逝,一切终成泡影。

诗中提到燕昭王和秦始皇——前者曾追求仙山却徒劳无功,后者耗尽心力寻求长生,最终失败。传说中的"三山""九仙"都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现实中人们却沉溺于短暂的享乐,比如在牛山、麋浦(象征游乐之地)纵情声色。曾经的富贵之人,如今也不过是坟冢中的枯骨。

诗人以超脱的姿态回应这一切:他要"揽明月"照亮生死轮回,看透人间虚妄。真正的快乐不在于随波逐流("享爰居"指安于现状),而在于清醒地面对生命。最后,他感叹世人迷失在红尘中,像海上的泡沫一样,看似光亮,实则转瞬即逝。

全诗的核心是批判盲目追求名利和长生的愚昧,倡导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看透浮华,才能超越生死焦虑。语言犀利,意象鲜明,既有对现实的讽刺,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