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云门寺清净生活的怀念,同时对比了在京城为官的疲惫,表达了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前四句写回忆中的云门寺夜景:明月当空,让人烦闷尽消、神清气爽。山林泉水仿佛能洗去尘世烦恼,松树桧树在风雨中静静伫立,枝叶间传来自然的声响。这里用"自濯""静含"等词,赋予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力量,突出寺庙环境的净化心灵作用。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画面增添神秘趣味:山鬼偷偷躲在窗边听诵经,野猴偷果子时失手摔落屋檐。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清修之地也充满生机,说明真正的修行不是死气沉沉,而是与万物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转折现实:在京城奔波多年,官服沾满尘土("缁尘"指黑色官服上的尘土),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溪边,像古人一样用清流洗涤帽缨(象征洗去俗世污浊)?这个反问充满对自由的向往,也暗含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妙在将"洁净"这个主题贯穿始终:月光洁净心灵,泉水洁净身体,听经洁净山鬼野性,最终渴望用流水洁净官场尘埃。通过今昔对比和生动意象,把文人常见的"厌仕归隐"情绪写得新颖脱俗。
蔡冠卿
蔡冠卿,字元辅,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厉六年(一○四六)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为原武主簿,迁知下邳、鄢陵。入为大理少卿,又出知饶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三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