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关

广宁门外二千程,齐鲁河淮坦迤行。
突据冈峦高垒险,全收吴楚大江横。
南唐入宋沿州堞,西日回风度使旌。
老我重题秣陵柳,不知犹似昔年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清流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从广宁门外延伸两千里的路途,经过齐鲁河淮一带平坦的地势,突然来到高耸险峻的清流关。这里地势险要,可以俯瞰整个吴楚大地和横贯的长江。诗人用"突据"二字生动表现了地势的陡然变化,让读者感受到关隘的雄伟气势。

后四句抒情:南唐到宋朝的更替中,这里的城墙依然矗立;夕阳下,风吹动着使者的旌旗。诗人说自己年迈时重游此地,看到秣陵的柳树,却已不确定是否还怀着当年的情怀。这里通过"南唐入宋"的历史变迁,暗示时光流转,而"老我重题"则直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将雄浑的江山景色与深沉的人生感慨完美结合。险要的关隘见证了朝代更替,而垂柳依旧,却已物是人非。这种对永恒自然与短暂人生的对比,让诗歌既有壮阔的空间感,又充满深邃的时间感,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思考。

钱载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