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前两句"客有可人君子竹,书无同至大王风":诗人说家里种着象征君子品格的竹子(君子竹),但书房里却没有帝王的雄浑气象(大王风)。这里用对比手法,暗示自己追求的是文人雅趣而非权势富贵。
后两句"此风此竹堪谁共,着得茶经桑苧翁":诗人感叹这样的竹子和清风能与谁共享呢?只有像陆羽(桑苧翁是陆羽的别号)那样精通茶道的高雅之士才配得上。这里透露出诗人以茶圣陆羽自比,展现自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竹"和"茶"两个意象,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品性高洁的隐士形象。诗人不慕权贵,只愿与竹子清风为伴,与茶道高人神交,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和坚守。这种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的写法,正是宋代文人诗的典型特征。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